第三季度A股IPO数据环比下滑。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,按首发上市日统计,2023年第三季度,沪、深、京三市共有91只新股上市,募资总额达1139亿元,环比分别下降13.33%、21.21%。整体来看,截至9月30日,今年前三季度,A股共有264只新股上市,共计募资总额达3236亿元,同比均出现下滑。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,IPO市场近期难以快速回暖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前三季度IPO数量、募资金额下滑
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A股上市企业数量共264家,同比下降13.16%。分季度看,今年第一季度、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IPO数量分别为68家、105家和91家;其中,第三季度同比、环比分别下降31.6%、13.3%。
分板块来看,2023年前三季度,主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分别有44家、98家、62家中企上市,同比分别下降20%、16.95%、35.42%。虽然沪深两市IPO放缓,但北交所上市热度不减,前三季度共有60家企业成功上市,同比上升71.43%。
募资规模方面,今年前三季度,A股首发融资额合计3236亿元,同比下滑33.36%。分季度看,募集资金金额分别为651亿元、1446亿元、1139亿元;其中,第三季度融资额环比下降21.21%,同比下降34.40%。分板块来看,前三季度科创板首发融资额最高,融资规模为1396亿元,同比下降33.41%,创业板融资规模次之,金额合计1120亿元,同比下降23.16%。沪深主板合计募资610亿元,同比下降50.72%。北交所总融资规模111亿元,同比增长68.53%。
从上会审核情况看,前三季度审核通过率进一步收缩。有统计显示,今年1至9月,已审核上会275家IPO企业,其中,254家企业审核上会通过,12家被否,9家暂缓表决,另外有6家企业取消审核,166家企业终止撤回,名义通过率为92.36%。与2022年同期对比,2023年前三季度,审核上会企业少了108家。
监管调整IPO节奏
近期IPO节奏收紧与政策面有一定的关系。第三季度,监管部门对IPO的发行节奏进行了适当调整。
8月27日,证监会连发《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、再融资监管安排》《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》《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 支持适度融资需求》三条公告,就IPO、再融资、减持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,打出了一套活跃资本市场“组合拳”。
其中,《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、再融资监管安排》显示,根据近期市场情况,阶段性收紧IPO节奏,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。
近期,新股科学合理保持发行常态化,有利于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。9月15日,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,近期阶段性收紧IPO节奏,是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的安排,证监会、交易所IPO受理、审核、注册等相关工作没有暂停,不存在IPO“关闸”的情况。事实上,9月份以来已经有多家企业成功IPO。
值得关注的是,截至10月10日,全面注册制落地已满半年时间。今年4月10日,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交易,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。Wind数据显示,4月10日至10月9日,A股新增上市公司188家,首发募集资金2483亿元。
券商承销收入下降
从IPO承销业务方面来看,前三季度,券商承销金额合计为3236亿元。头部券商依然是新股IPO的主力,其中,中信证券、海通证券、中信建投等7家券商的承销金额均超100亿元。
在前三季度IPO市场节奏有所放缓的背景下,券商机构承销保荐收入也随之下降。Wind统计显示,按主承销商承销收入排名,今年前三季度,55家券商IPO主承销收入合计约190.30亿元,同比下跌超18%。其中,仅中信证券、中信建投证券两家机构超20亿元,另有4家券商机构在10亿元以上。
前三季度,IPO承销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计收入为134.57亿元,占券商IPO承销收入近七成,显示出行业集中度依然较高。
推荐阅读:
五大上市险企前3季合揽2.25万亿保费,9月寿险新单承压、车险企稳回暖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《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》答记者问